欢迎访问东莞理工学院创业学院官方网站!
不少青年才俊加入创业大军,成为创业潮中一道风景 (资料图片)
互联网、创意产业是青年创业者青睐的领域 (资料图 曹雪琴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年轻人真的一夜之间就开始创业了。我2010年刚毕业的时候,都不敢说我是创业者。现在,连大一、大二还没开始有项目的都开口闭口互联网+、风口了。”4月16号七点,南城联丰创意谷图书馆里,86年出生的黄德玉向记者如此形容东莞目前的创业氛围。
而就在同一时刻,在松山湖一家创业咖啡馆里聚集,东莞理工、广东科技学院等五大高校的创业协会负责人和咖啡馆的总经理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探讨:该如何补齐大学生创业的短板?两三个小时的讨论还没尽兴,他们约定,下个星期天举行一场更多人的聚会。
全民创业的2015年,85后、90后、在校和应届大学生也加入了创业者队伍,且毫无意外地走在了最前端。这些青年承载着青春与梦想,他们独立思考,追求自由,乐于表达;他们颠覆传统,同时又最具创新力!他们是已经登场的青年创业大军!
“不安分”的青春
在黄德玉的名片上,印着蚂蚁俱乐部、东莞创投公司创始人几个头衔和一只“黄蚂蚁”的卡通形象。作为东莞最大的青年创业群体的组织者,黄德玉正在将松散的俱乐部转变为具有投资、孵化功能的孵化器。
“一个月后,这里就是类似众创空间的孵化基地了,叫做蚁巢。”黄德玉指着图书馆另一侧,一个占地数百平米的场地说。现在,蚂蚁共有7个全职人员在运营,其中两个为外聘的技术人员。
蚁巢已经注册成立,而与之配套的创投公司还在核名中。“资金暂时不缺乏,因为太多人想找我们投钱了。”据悉,“蚁巢”众筹入股的信息一发布,就有二三十号人报名,不得已,黄德玉只能将门槛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同时限定暂时只开放四个名额。目前,广东瓦力、冠城知识产权的老板都已经入股。
为什么一个还没运作的创业孵化器如此被看好?这背后是东莞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亟需孵化。“今年开春后,大城区至少有数万名青年围绕创业忙碌。这个数据不是空穴来风,我微信上有3000多个好友,其中9成以上都是东莞创业青年。”黄德玉说。
近几年,黄德玉就已经走访了600多个创业团队,蚂蚁俱乐部更是有上千个“蚂蚁”成员。在他看来,现在东莞的80后,尤其是90后,越来越把就业、创业当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简简单单是为了赚钱。
“比如,我朋友公司的一位员工,他是开着保时捷来上班的,比老板还有钱,但是他每天做着他简单的工作,非常开心,因为是他喜欢做的事。还有一个蚂蚁的创始人,是个富二代,一样天天和我们蜗居在一起。”黄德玉称,很多东莞的90后创业者,主要是为了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
黄页上,108个项目从热门的O2O店、微商、动漫到传统的人力资源、旅游、培训等等,团队多则数十人,少则两三人。其中,曾引起媒体关注的“流行东莞”、KK馆、蚂蚁俱乐部、网来咖啡、在线教育名师宝等等均收录其中。
“基本都是80后、90后开工作室的。这些人的梦想,其实也是东莞未来的梦想。” 黄德玉有些煽情地说。在他看来,这些创业人群很多都是新莞人,包括东莞9个台商二代发起的“901”,都是在传承前辈们在这里的奋斗精神。
象牙塔内创业潮起
在90后创业群体中,有一类人更加惹人注目。他们还没走出象牙塔,就开始在创业天赋上崭露头角;一毕业,更是迫不及待地扎进创业。
尽管才大二,卢嘉盛已经当上了广东科技学院创业协会会长,也曾和几个同学发起了兼职平台等创业项目。卢嘉盛说,自从去年东莞七大高校的创业协会发起创业联盟后,由于资源互补,他所在的创业协会更加受学生追捧,培训、沙龙以及东莞优秀青年企业家的指导课,每次都是爆满。此外,卢嘉盛称,最让广科的创业团队感到幸福的是,只要申请,就可以获得学校提供的免费办公室等场地。
卢嘉盛也发现,该校学生创业的越来越多,项目也很“奇葩”。“甚至还有电商团队卖女生用卫生用品的,关键他们都是男的啊,女生买了也不好意思让他们送啊。”卢嘉盛笑道,这事儿虽说有点“尴尬”,但为了创业大家也豁出去,也是“蛮拼的”。
不过,创业并不是男生的专利,女生也毫不逊色。据他了解,该校有些做微商的女生,能力强一点的月收入已经过万。“女生心细,也特别适合沟通,有时创业团队中能有女生加入也起到一个优势互补的作用。”
广东科技学院就业指导办主任洪明也表示,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了。“2013年东莞市有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扶持,我们共有30多个创业学生去申请,申请学生都是申办了工商营业执照的。”
相比于广科,东莞理工作为本土院校的领头羊,创业氛围更加火热。“近三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逐年增长。”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处副处长谢炯标称,这种增长也得益于学校近年来在创业教育方面力度的加强。据悉,2013年5月,东莞理工还成立了创业学院,并相继建立了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向全校招收了60多名创业精英班成员,邀请了10几名企业家担任“导师”,已培育了6个创业团队。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就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东莞理工学院两个学生团队的项目从全国上千所高校中脱颖而出,分别斩获金奖和铜奖,刷新了该校参加相关赛事的获奖纪录。此前,获奖团队成立的东莞市服务一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参加了三届全国及省际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分别获得两金一银的成绩。
此外,该学校还出现了多位“创业”风云人物。大二时选择中途休学创业,刘桂成带领团队创办莞工校内网NANA网站, 成为莞工学子校内沟通、资源互享的社交平台,运营至今,已有1.8万名注册用户,利用接单建设网站,已有一定盈利。目前,他又组建了新的创业团队,搭建高校大学生交流的“微客”平台。
青年创业短板多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但在2014年上线的O2O洗衣平台“大洗啦”CEO刘波的眼中,“东莞创业者要面临的困难很多”。
“比如,我在东莞的时候,只有一个本地老板给了我们一笔天使投资,缺钱时候想找创投机构,但都不知道有哪些,怎么去找。到广州后,发现这里都是风投主动上门找上好项目,‘大洗啦’就有十几家主动上门,现在已经固定几个VC在谈了。”刘波称。
在他看来,创业是一场“西天取经”式的打怪游戏,要过各种关卡才能积分升级。这个过程中,满天神佛的帮助很关键。
黄德玉对此非常感慨。他称亲眼见到过一个师兄,在深圳路演时,项目都还没有开始真正去做,仅仅说了概念、构想,就获得了200万的风投。“你说,这在东莞可能么?”
对于草根创业者和初创团队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缺钱。在《东莞青年创业者黄页》中,80%的创业者都没有获得融资,只有极个别获得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天使投资。
除了缺钱,来自长者、创业前辈们的智慧经验也同样是青年创业者们急需的。有着丰富品牌策划经验的赖万里,在见到黄德玉的第一面时,就对他说:你们既然叫蚂蚁俱乐部,你又姓黄,为什么不干脆叫“黄蚂蚁”。这样,就像艺名一样,既形象、易传播,又让人记忆深刻。
当天晚上,黄德玉的微信圈就改成了“黄蚂蚁”,他的“小伙伴们”也每人多了一个蚂蚁名。“你看,我自诩为创业导师,但一样需要更多指点,那些没什么经验的小白就更加需要了。”黄德玉有些自嘲地说。
赖万里说,4月初荷兰一位知名创业导师Timo教授在东莞松山湖等地转了一圈后对他说,这里青年人创业的层次还比较低。赖万里解释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导师指导。Timo教授就对他说,在荷兰等欧洲国家,即便是相当于马云、马化腾、雷军这样的顶级企业家,也会经常给草根创业者指导,这是他们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马云、马化腾指望不上,但我们希望更多的珠三角和本地的企业家、投资人,能给东莞的初创团队更多的指点。”赖万里说。
传统观念、思维的禁锢,也是青年创业路上的一大阻力。在4月初东莞某部门举办的一次小微企业座谈会上,现场唯一的文创企业老板就诉苦:我们以活动策划为主业,是由几个85后、90后开起来的。最具有价值的是创意,为了想出一个好点子,可以不睡觉地头脑风暴,但给客户报价时,客户总会说“不对,活动需要的物料等等才是成本,创意不值钱,是附带的”。
“那你们怎么办呢?”座谈会上有人问。“还能怎么办?我们只能尽量给客户强调,希望他们转变这个观念,但真的很难,我们为了生存只好妥协。”该老板苦笑着说。
“创业公司就像大海里的小船,不知道能开到什么时候,不知道哪一股风浪会打过来。但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只有当初的创业伙伴要离开的时候,才最让我感到绝望、难受。”黄德玉盯着窗外,久久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