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莞理工学院创业学院官方网站!
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24日闭幕,参会代表将陆续返回他们的工作岗位。但你可能不知道,一些十九大代表,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成绩斐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但自己创业致富,还带领周围的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能够当选十九大代表,本身就是对于他们创业能力和所创造价值的认可,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创业榜样。
黄丽萍: 五星村致富带头人
1993年,在海口打工的黄丽萍回到家乡,与丈夫一起种植芒果,经过多年打拼,经济条件明显改善。富起来的黄丽萍夫妇与6户农户联营,成立了芒果种植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村民一起搭上脱贫致富的“快车”。
去年5月底,作为五星村致富带头人的黄丽萍,以高票当选文罗镇史上首位女村委会主任。上任20天,黄丽萍就成功把11户村民的17亩撂荒地整合成莲雾基地。村民们交口称赞:“过去一直是有人说没人做,黄书记真是下了狠功夫,光是上门做思想工作都不知道去了多少次。”
长期以来,五星村都面临着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效益不好等问题。上任后,黄丽萍想方设法把村民组织起来合力发展。截至目前,五星村先后成立了五黑鸡养殖、豪猪养殖、黎锦编制等合作社,促进村民增收。
“我们相信她的创业能力!”贫困户黄海学透露,去年他把政府发的50只五黑鸡入股五黑鸡合作社,合作社按“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运行,他在合作社打工每天可以领100元工资,去年年底,还得到了2000元分红。
前不久,黄丽萍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她坦陈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让自己最为关注的还是乡亲们的脱贫问题。黄丽萍说,五星村是整村推进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任务依然艰巨,“我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与乡亲们一起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而努力!”
裴春亮:带乡亲共同致富的农民企业家
右一为裴春亮。中国网记者郑亮 摄影
裴春亮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张村乡裴寨村党总支书记。1970年出生的他,经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裴寨村的贫穷与疾苦。裴春亮从修理电器起家,办过商店,开过饭店、照相馆,经过10多年的拼搏,成为集饭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于一体的农民企业家,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2005年,裴寨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乡亲们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裴春亮身上。虽然裴春亮当时已在县城买了房子,很少回村居住,但他仍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裴春亮上任后,个人先后投资400余万元为村里建学校、装路灯、修道路、打水井。2006年年初,裴春亮个人投资3000万元,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新居。2008年年底,一个包括敬老院、幼儿园、体育场、超市在内功能齐全、整洁美观的裴寨新村建成,全村135户群众喜迁新居。
在建设新村的同时,裴春亮以多方引资、村民自愿入股的形式筹资4亿元,兴建了一座环保节能水泥厂。2008年5月,第一条日产4500吨的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第二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水泥厂的投产,不但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每家每户还成了企业的股东,实现了多年的致富梦。
这些年,裴春亮累计捐资1.83亿元为家乡、为社会办了一些实事,他将始终把“乡亲不富誓不休”作为毕生信念和追求,带领父老乡亲同创业、共致富,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施精准扶贫,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太行山区15万群众不远离家门就能创业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蒋乙嘉:让乡亲过上城里人羡慕的日子
蒋乙嘉(左)为村民讲解千叶佛莲的习性。蒋东宏摄
金秋9月,四川省蓬溪县拱市村数千亩千叶佛莲金灿灿地绽放,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拱市村首届佛莲艺术节”拉开序幕。拱市村产业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一改过去的贫困面貌。改变,缘自拱市村人的带头人——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
2007年,蒋乙嘉带着退伍后经商积累的2000余万元,回到老家拱市村,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蒋乙嘉出资492.7万元,新建通镇公路、环山公路、生产便道,让拱市村户户通水泥路,地里能开进农耕机械。此外,他出资启动拱市村农田水利工程改造项目,还整治了全村600多亩撂荒地。
“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实现村域经济自我‘造血’是根本。”在蒋乙嘉的带领下,拱市村创办四川力世康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
蒋乙嘉做起事来有一股子冲锋陷阵的劲头,村民们常见他穿着一双解放鞋四处奔忙,进高校,请教授,种花木,挖鱼塘,一身汗水一身泥……
几年过去,拱市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2013年的7152元。
2013年11月,党支部换届,全村党员一致推选蒋乙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拱市村与周边5个村合并成立拱市联村党委,蒋乙嘉担任联村党委书记。
在拱市联村党委带领下,6个村共谋发展: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预计3年后,我们联村的农业总产值将超过1200万元。”蒋乙嘉说。
杨大可:带女友回乡,率村民致富
当选十九大代表,是杨大可第二次成为全国党代表。
杨大可出生于重庆市云阳县双土镇无量村,当年,无量村用一个字就能概括,那就是穷,人均年收入不到300元。
1999年,杨大可从四川大学毕业,就在家人为他能在城里扎根感到高兴时,他却做了一个让家人难以接受的决定——辞去成都的工作,带着女朋友回老家种果树创业。
杨大可回乡创业不是头脑一热,家里三辈人都种果树,在读大学时,他就对果树相关产业十分热爱,看到成都的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得好,他早就动了把成都模式复制到云阳的念头。“当时老家特别贫困,如果能在大山里成功复制农家乐模式,就能带领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
杨大可瞒着父母辞掉工作,回家过春节,春节过后才摊牌说出了真相。
“自己的父母好说服,最为难的是当时不知道如何向女朋友的父母说。”杨大可说,女朋友瞒着家里跟他回了无量山,一瞒就是一年多,直到瞒不下去。
“那是2002年,女朋友的父母来基地看我们,我刚把所有积蓄都投进梨园基地,正是最困难的时候。”杨大可回忆,无量山海拔高,冬天山上寒风刺骨,女朋友那时还不太适应,她的父母强烈反对,“但是他们看到了我们的种植规模,也看到了我们的雄心,最后也就理解了”。
说服了家人的杨大可甩开膀子放手一搏,白天上山开荒除草,晚上抱着书本学习种植技术。一年后,梨园面积达到200亩,水果批发商排队上门收购。2005年,杨大可注册了无量山第一个品牌“大可牌”水晶梨,创建了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那一年,杨大可入了党。
杨大可毫无保留地把种植技术教给乡亲们,并与附近村民签订合作协议。到今年,整个专业合作社有476户农民,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其中年收入大于10万元的有70多户。
“我们以落叶水果的示范和推广为基础,推行‘树下种草、以草养畜、畜粪回地、并养蜂授粉’的种养一体化循环的有机生物链,既推动了绿色发展,又提升了幸福指数。”杨大可说,下一步,村里要继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更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